- 李锡太;曲梅;王全意;贾蕾;黎新宇;吴晓娜;林晖;李洁;刘白薇;黄芳;目的通过对2009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北京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4 483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144.44/10万,病死率0.02%。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广泛,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5~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以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发病较多,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1~5岁,占83.78%,男性多于女性。病原学监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34.8%,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率为52.6%。结论北京市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EV71是近年来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2009年肠道病毒71型的比例有所下降,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比例有所上升。 2010年09期 v.11 868-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5 ]
-  秦淑文;吕华坤;缪梓萍;蔡剑;目的探讨浙江省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重点人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36月龄以下社区散居儿童中手足口病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饭前便后不洗手、近一周奶瓶不消毒、日常看护者不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小、近一周接触手足口病病人、近一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近一周到过人群密集场所是危险因素,6月龄以上人群是高危人群,近一周去过接种门诊具有保护作用。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乳喂养和近一周去过接种门诊是保护性因素,日常看护者不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近一周奶瓶不消毒、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小和近一周到过人群密集场所均是危险因素。结论 3岁以下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众多,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以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2010年09期 v.11 871-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3 ]
- 姚文庭;徐德顺;刘光涛;朱新凤;刘小琦;目的分析2008-2009年湖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湖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结果 2008年湖州市共上报手足口病病例1 519例,其中重症1例,无死亡,2009年报告发病较2008年上升130.48%,报告重症10例,死亡4例。发病时间主要在夏季和秋冬季,发病年龄以0~5岁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提示,湖州市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62.98%),科萨奇病毒(Cox)A16占17.56%,其他肠道病毒占19.46%,但局部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有所不同。疱疹液中肠道病毒检出率(79.03%)最高,其次为粪便(75.81%)。结论 2008-2009年湖州市手足口病以EV71流行为主,重症患者EV71占绝大多数。 2010年09期 v.11 875-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3 ]
-  徐德顺;韩建康;吴晓芳;纪蕾;目的建立多重荧光逆转录PCR(RT-PCR)同时检测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方法。方法在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VP1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优化多重荧光RT-PCR反应体系,评价所建多重荧光RT-PCR反应体系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并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该方法对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检出限分别为0.1 TCID50和1 TCID5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RT-PCR可以同时准确检测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一种快速检测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新方法。 2010年09期 v.11 878-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冯蕾;刘桂芳;刘尧;宋立志;刘甲野;陶泽新;徐爱强;目的分析急性脑膜炎/脑炎综合征(AMES)病例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诊断分类。方法在济南市选取省、市、县级各2所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对2008-2009年报告的AME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收集临床诊断等资料。结果 2008-2009年共报告AMES病例699例,其中2008年369例,2009年330例;2年报告的AMES病例均在7~9月呈现高峰,济南市籍与非济南市籍病例数基本持平,男女性别比为1.75∶1,10岁以下儿童占70%以上(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岁),且以学生、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主。AMES病例的入院诊断中,属于病毒性感染者为574例,占82.12%,细菌感染者为73例,占10.44%。结论 AMES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流行特征的综合征,目前入院诊断以病毒性感染为主。今后应加强AMES病例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2010年09期 v.11 882-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杨洁;刘殿武;徐保红;张国平;庞礴;田会方;史艳;郝冉;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血凝素(HA)基因的历史进化演变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收集到140多个甲型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株,涵盖人、猪、禽三个物种的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地区的病毒的HA基因序列。利用PHYLIP软件包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构建NJ进化树;采用Clustal X软件对与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在同一进化分支的其他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人类三种主要亚型H1N1、H2N2和H3N2具有不同的时间分布特征,表现为1957年之前,主要流行株为H1N1亚型,1957-1968年为H2N2亚型,从1968年起主要流行株为H3N2亚型和H1N1亚型共同在人间传播;从20世纪80年代起流感病毒物种间隔离现象逐渐模糊,陆续出现了猪/禽/人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H5N1亚型流感病毒物种间隔离最弱;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与猪H1N1流感病毒聚在一支,提示2009年波及全球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为猪H1N1亚型病毒造成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中共有13个特有的氨基酸变异位点,提示这些位点可能参与了猪和人H1N1亚型病毒物种隔离屏障的限制,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确定。结论甲型流感病毒亚型间存在相互演化关系,不同物种间病毒混合感染的发生,病毒变异的机会增加。 2010年09期 v.11 886-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贾丽红;董幼丹;刘露;曲佳音;李莹;目的了解沈阳市中老年妇女的饮食习惯、血脂异常及常见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沈阳市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中等状况的某社区中老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量及血脂水平检测。结果经常摄入瘦肉类、蛋类、豆制品的比例为30%~40%,摄入奶制品及动物肝脏<1次/周的比例分别为31.15%和65.57%,摄入鱼或海产品≥1次/周的比例为58.19%。9.02%的中老年妇女每天摄入甜食,经常摄入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分别为94.26%和72.14%。超重肥胖率为47.0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检出率最高,为29.24%,其次为甘油三酯(TG)异常和胆固醇(TC)异常;高血压报告率最高,为33.04%,其次为白内障和玻璃体浑浊,分别为24.35%和20.00%,糖尿病报告率为12.17%。结论沈阳市大多数中老年妇女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高血压、白内障和糖尿病自我报告率较高,应加强中老年妇女膳食指导和早期疾病筛查。 2010年09期 v.11 891-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Mark A.Strand;Judith L.Perry;王平;刘双凤;目的探讨1960年困难时期特殊环境是否对个体代谢综合征(MetS)患病危险有长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山西省榆次区出生于1956,1960,1964年的793名人员及母亲进行电话回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验,研究胎儿期及幼儿期营养情况与中老年MetS的关系。结果 1960年在山西省榆次区是一个营养缺乏的时期,与之前或者之后4年出生的婴儿相比,1960年出生的婴儿的平均体重显著降低。研究对象的平均MetS患病率为46.4%,此患病率随着年龄有增长的趋势。1960年出生的男性MetS的患病率为56.3%,明显高于出生于1956年和1964年对照年份的男性研究对象的合计患病率(52.6%)。结论本研究阐明出生于困难时期的人群是MetS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男性的慢性病预防及加强医疗保健等措施。 2010年09期 v.11 894-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陈立章;刘富强;王世清;徐巧华;目的分析湖南省2009年狂犬病监测资料,评价预防处置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狂犬病监测实施方案》,收集全省狂犬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狂犬病200例,发病率为0.31/10万。Ⅱ级、Ⅲ级暴露者占98.0%,伤口未处理者达65.5%,病例均无暴露前免疫史,暴露后只有13.0%注射了狂犬疫苗,133例Ⅲ级暴露者仅9.77%联合应用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狂犬病门诊监测中,湖南全省共报告267 133例暴露者,Ⅱ、Ⅲ级暴露者占85.60%。暴露者中有94.59%在预防门诊接受伤口处理,97.62%暴露后全程接种了疫苗,Ⅲ级暴露者中42.47%注射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血清。伤人动物主要是犬,全省犬密度为6.309只/100人,兽用疫苗接种率为47.78%,犬只狂犬病毒感染率是0.56%。结论犬密度较高、犬群有较高的感染率,兽用疫苗接种率较低,群众防治意识不强以及暴露后未能得到规范处理是目前狂犬病高发的主要相关因素。加强犬只"管、免、灭",规范暴露后伤口的规范处理,是遏制狂犬病高发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2010年09期 v.11 898-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 ]
-  吴辉;王甲娜;杨小湜;王阳;王烈;目的探讨辽宁省医护人员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改善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20所综合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的4 602名医护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价抑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护人员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辽宁省医生的抑郁症状率为65.3%,高于护士55.7%(P<0.01)。按OR值的顺序,医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高任务不适、医患关系严重紧张、有慢性病、高任务冲突、低理性处事、高任务过重及低社会支持;护士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高任务过重、护患关系严重紧张、高任务冲突、有慢性病、低社会支持、高任务不适及低理性处事。结论辽宁省医生的抑郁症状率高于护士,人口学特征、工作状况、职业任务及个体应对资源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 2010年09期 v.11 902-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 ]
- 孙菲;汤哲;付桐;目的从组织管理角度,结合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以及工作转换次数和工作时间)对信息技术(IT)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反应进行评价。方法从北京市6个IT企业中随机抽取200名员工,采用标准调查工具(包括一般工作紧张问卷、一般健康问卷、组织忠诚度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职业紧张强度方面,工作时间1年以下的IT员工明显低于工作时间1年以上者;在一般健康水平方面,男性明显好于女性,未转换过工作者明显好于曾转换工作者;在职业紧张应对能力方面,30岁以上员工明显强于30岁以下员工,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的员工明显强于工作时间1年以下的员工;在组织忠诚度方面,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的员工明显高于本科以下员工;在组织支持方面,一般职员感受到的明显少于管理人员,没转换过工作者明显高于工作转换次数超过3次以上者。结论 IT员工的职业紧张反应受到个人特征的影响,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紧张管理计划。 2010年09期 v.11 907-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沙琼玥;张晟;马福昌;周素霞;周敏茹;目的了解青海省2006-2009年死因监测系统及导致死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1)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数据流行病学特征和报告质量评价(根本死因编码等情况)。(2)根据死因网络直报督导方案,定期对监测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开展督导检查,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予以通报。(3)为校正死亡率定期在监测点开展死因漏报调查。结果 2006-2009年疾病监测点居民平均死亡率为475.68/10万,其中男性为571.26/10万、女性为378.72/10万。死亡病例报告及时率为66.39%、审核率为99.83%、迟审率为3.21%、死因诊断不明比例为1.20%、伤害意图不明比例为0.22%、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比例为0.84%、肿瘤未指明位置比例为0.01%及呼衰、肝衰、肾衰比例为0.71%。前五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26.23%、卡片填写完整率为81.96%、迟报率为10.86%、错填率为20.18%、错录率为19.11%、第二联上报数与存根相符率为89.40%;2009年漏报率为37.52%,校正死亡率为726.09/10万。结论通过定期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各报告单位的督导检查及开展死因漏报调查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是确保数据质量逐年上升的重要监测手段。 2010年09期 v.11 91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樊毅;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农村2008年食品卫生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农村食品卫生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开展农村卫生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万州区农村生产销售的10类453件食品,根据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53份食品样品中有312份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为68.87%。不同类别食品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9,P<0.01),粮食、植物油、调味品、酱腌菜等合格率最高为100.00%,熟肉制品合格率最低,仅为46.67%,瓶(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为74.19%;不同检测项目食品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P<0.01);春、夏、秋、冬四季食品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P<0.01),夏季食品合格率最低,为60.22%。结论万州区农村食品卫生质量较差,应进一步重点加强农村夏季食品、特别是熟肉制品及瓶(桶)装饮用水的监测和监督管理力度,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确保农村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0年09期 v.11 915-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马有祥;目的掌握东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时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东营市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网络直报各环节的报告时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诊断-生成"总的中位数(P50)为4.07h,24h报告及时率为99.35%,明显高于2005年的74.97%的水平。通过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与不同县区、报告单位类型、病种有关。广饶县、利津县报告时效性较高,东营区最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时效性最高,医院最低;前5种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报告时效性最低。结论东营市传染病报告时效性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时效性在不同地区、报告单位类型、病种之间存在差异。应加强疫情直报人员特别是部分医院疫情直报人员的培训,加大疫情管理工作力度,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工作机制。 2010年09期 v.11 918-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胡超云;王丽萍;目的分析慈溪市1996-2008年细菌性痢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6-2008年菌痢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慈溪市13年间共报告菌痢5 2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19/10万~33.14/10万之间,整体呈下降趋势;0~9岁组人群高发,占29.25%;发病高峰在7~10月份,呈单峰型。结论慈溪市是菌痢好发地区,发病与该市居民饮食习惯、卫生意识等因素有关,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菌痢流行的有效方法。 2010年09期 v.11 92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吴春敏;目的分析南平市流感监测点分离的流感毒株,探讨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平市两所流感哨点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ILI)呼吸道咽拭子,利用MDCK细胞法分离病毒及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对病毒进行型和亚型的鉴定分析。结果 2009年采集流感样病例(ILI)样品1 848份,分离到240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13.0%。其中H1N1型流感病毒株85株,H3N2型流感病毒株42株,B型流感病毒株56株,新H1N1型流感病毒株57株。呈现5~9月和11~12月两个活动高峰。结论 2009年南平市流感病毒优势株在5~9月以A型(H1N1,H3N2)及B型(B-yamagata,B-victoria)共存。11~12月由优势株亚型逐渐过渡为A(新甲型H1N1),少数样品检出B型(B-yamagata,B-victoria)流感。 2010年09期 v.11 923-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汪皓秋;俞骅;郑伟;潘劲草;鲍千红;张蔚;孟冬梅;孙昼;邓晶;目的研究2002-2008年杭州市甲型副伤寒疫情分离株的亲缘性,并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对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用K-B法测定菌株抗生素敏感性。挑选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以及稳定性试验。结果 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个PFGE型和4个耐药型,P1型和P2型属于同一个克隆系,该克隆系菌株占试验菌株数的99%,分离自临安市的310株菌均为P1型,分离自杭州市西湖区的主要菌型是P2型和P1型。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根据SucA位点的差异可分为2个MLST型。结论杭州市2002-2008年的甲型副伤寒疫情由同一克隆系的菌株主导。PFGE、MLST分型方法各有侧重,可互为补充。 2010年09期 v.11 926-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张东辉;任立松;许永华;马龙;李建瑛;陈卓;目的分别使用脑心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CAYE培养基增菌的阪崎肠杆菌新疆分离株侵袭ICR乳鼠,对其组织器官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阪崎肠杆菌新疆分离株经不同培养基培养后,对3~4日龄ICR乳鼠灌胃4 d、7 d后,无菌解剖取乳鼠肠、肝、脾、肾等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脑心培养液组、普通肉汤组病变特征相似,均出现肝组织弥漫性点状坏死,肾组织可见鲍曼囊消失,近曲管上皮细胞嗜酸性变化较轻;CAYE培养基组肝组织病变与脑心培养液组、普通肉汤组病变特征相似,肾组织有明显的近曲管上皮细胞嗜酸变性、崩解,结肠、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嗜酸变性,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结论阪崎肠杆菌新疆分离株经CAYE培养后,对乳鼠器官产生损伤较为严重,尤以肝广泛点状坏死为著,推测其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2010年09期 v.11 930-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赵进沛;刘士敏;张凤云;王忠海;李秀芹;张文勤;目的观察新型双子季铵盐化合物二溴化N,N,N′,N′-四甲基-N,N′-双十二烷基-1,4-苯二亚甲基二铵(1,4-DBnQA)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实验方法,并通过变化pH值和加入不同量小牛血清观察杀菌效果变化。结果含有效成分10 000 mg/L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20 min,杀灭率达到100.00%;含有效成分5 000 mg/L时,杀灭率均达到99.68%;该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是:含有效成分100 mg/L时,作用5 min,含有效成分50 mg/L时,作用20 min,含有效成分25 mg/L时,作用30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00%;pH值在5.0~9.0时,杀灭率始终大于99.95%,以pH值9.0时效果最好。有机物对该化合物的杀菌作用有一定影响。结论该双子季铵盐化合物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均有较强杀灭效果。 2010年09期 v.11 93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俞富军;范树云;范栩妃;董培红;王晓东;陈永平;李骥;目的了解温州市甲型副伤寒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特点,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来自1998年1月~2009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型副伤寒住院病人。结果共收集157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人群中,约占80%。2001-2003年为发病高峰,尤其是2003年,病例数为85例。冬春季节是甲型副伤寒的好发月份。甲型副伤寒高热多见,超过39℃的病例占80.3%。没有发现1例玫瑰疹。合并基础疾病的占33.8%。平均住院时间为17.68 d。白细胞计数介于(2~8)×109/L占88.5%,嗜酸粒细胞消失占51.7%。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不明显,小于60 mm/1 h末占88.57%。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为90.2%,但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对较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倍正常值占84.3%。肥大反应阳性率7.7%。除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耐药性稍高外,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均在90%以上。结论温州市的甲型副伤寒具有自身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和药敏试验特点,本研究对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2010年09期 v.11 936-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孙晔;张国虹;甄宏;王婷婷;目的探讨急诊老年患者压疮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急诊老年患者中院前带入压疮者,根据不同程度的伤口使用不同的压疮护理用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16例老年患者的压疮痊愈106例,好转10例,治愈率91.4%,好转率8.6%。结论预防是压疮管理最主要的环节,在急诊对老年患者的压疮护理措施方法得当,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0年09期 v.11 940-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刘远志;李侗曾;于飞;欧阳颖;张纯;郑俊福;郭彩萍;吴昊;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2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100份外周血样品心肌酶谱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将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在不同病程期间的心肌酶相互比较:肌酸激酶(CK)在病程的4~6 d明显升高(P<0.05),10~14 d降至正常范围(P<0.05),大于14 d时较正常值再次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整个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14 d以后尤为明显,但是无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变化不大。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各病程期间心肌酶谱呈失衡状态,动态检测各期心肌酶有助于鉴别病情变化。 2010年09期 v.11 94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严枭;随丽娜;韩德昌;目的研究利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远中向移动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1类病例8例,年龄14~28岁,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于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间植入自攻型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分别推磨牙向远中和内收前牙,力值200~250 g,疗程3~6个月,通过临床观察及头影测量分析来评价矫治效果。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比较用单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治疗结束时第一磨牙平均远中向移动4.1 mm,上切牙切端内收3 mm,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减小10.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建立磨牙及尖牙中性关系,前牙正常覆覆盖,面型较理想。结论利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远中向移动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效果良好,适于临床推广。 2010年09期 v.11 945-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车洋;于梅;平国华;目的分析宁波市不同时期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为结核病控制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1999年10月~2000年3月开展的耐药监测资料(设为Ⅰ组)及2009年7月~2009年12月开展的耐药监测资料(设为Ⅱ组)。对组间耐药情况和不同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组肺结核病例总耐药率为22.4%(57/254),Ⅱ组肺结核病例总耐药率为32.1%(124/386),总体耐药率有上升趋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2,P<0.05);Ⅰ组肺结核病例耐多药率为6.3%(16/254),Ⅱ组肺结核病例耐多药率为8.0%(31/3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宁波市肺结核病耐药形式依然严峻,今后须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2010年09期 v.11 947-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