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指南·共识

  • 中国糖尿病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2024版)

    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behavior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s,BLIs)可以降低血糖和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肥胖,减少心血管事件,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一线治疗措施。BLIs包括帮助患者维护健康饮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保证良好睡眠、避免吸烟和酗酒、做好心理调适、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进行科学的血糖自我监测、坚持降糖药治疗等。除了出现严重高血糖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进行BLIs。BLIs应遵循有效性、建立互信、问题解决导向、综合性和个性化原则。常用干预策略包括应用成熟的行为改变理论、使用行为改变技术、有效运用传播策略、提高患者行为技能、实施以人为本的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基本步骤包括行为与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确定行为目标、制定干预实施方案、实施干预和评价效果。BLIs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过程指标、临床结局、社会心理、行为结局、患者报告和健康结局。效果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常用的评价工具包括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评价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患者行为量表(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ment,PAM)和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scale,DMSES)。

    2025年03期 v.26 25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1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标准解读

  •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规范纯音听阈测试》标准解读

    房云;张非若;杨红艳;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227—2024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规范纯音听阈测试》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3月25日颁布,并于2024年7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纯音听阈测试的基本要求、测试前准备、测试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及测试结果的记录要求。适用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纯音听阈测试的质量控制。本研究对标准的要点内容进行解读,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专业人员深入理解和推广应用该标准提供指导。

    2025年03期 v.26 27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论著

  •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癌症应对缺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任晓晴;方硕文;张新洲;肖剑;储著源;卢曼曼;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预防与控制应对缺陷行为、发现与诊断应对缺陷行为、治疗与管理应对缺陷行为现状以及影响路径,为改善癌症患者的应对缺陷行为提供建议。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癌症患者进行便利抽样调查。不同癌种得分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癌症应对缺陷行为的因素,利用通径分析探讨影响路径。结果 共调查565例癌症患者,通径分析表明,预防与控制应对缺陷行为、发现与诊断应对缺陷行为、文化程度、赞同“多与医生、家人交流有利于恢复身体健康”、生病后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生病后与朋友亲近以及病友的病情变化会影响自己情绪,均直接影响治疗与管理的应对缺陷行为,直接效应分别为0.224、 0.111、-0.093、-0.120、-0.229、-0.073和0.136。预防与控制应对缺陷行为、性别、文化程度、生病前受朋友或同事影响抽烟或饮酒、所在乡镇在慢性病/肿瘤预防上提供适量运动方面的宣传或教育服务、不舒服时及时告知家人以及签约家庭医生等因素则间接影响治疗与管理应对缺陷行为,间接效应分别为0.015、-0.039、-0.046、0.037、-0.030、-0.019和-0.015。预防与控制应对缺陷行为的影响最大,标准化总效应为0.239。结论 结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个体、人际、社区和政策四大层面提供系统干预方案,以促进癌症的预防、发现、诊断、治疗和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26 282-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2016—2022年云南省不同途径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

    霍俊丽;杨志敏;安晓静;韩瑜;张小波;徐诺雅;黎萍;廖若冰;施玉华;

    目的 分析2016—2022年云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ing,VCT)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咨询(provider 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ling,PITC)发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的差异,为制定艾滋病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通过VCT和PITC发现的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途径发现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特征、晚发现以及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 2016—2022年云南省累计新报告VCT和PITC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56 378例,其中,VCT发现11 750例(20.84%),PITC发现44 628例(79.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84,95%CI:0.80~0.88)、配偶HIV阴性(OR=0.38, 95%CI:0.35~0.41)及不清楚配偶HIV感染情况(OR=0.74, 95%CI:0.61~0.89)者,通过PITC检测发现的可能性高。初中(OR=1.17, 95%CI:1.11~1.24)、高中或中专(OR=1.31, 95%CI:1.21~1.43)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43, 95%CI:1.30~1.57),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OR=3.59,95%CI:3.29~3.92)、注射毒品感染(OR=1.63,95%CI:1.42~1.87)及配偶HIV阳性(OR=3.56,95%CI:3.38~3.75)者通过VCT门诊发现感染HIV的可能性高。与VCT相比,PITC中的其他就诊者检测(OR=1.41,95%CI:1.34~1.48)和术前/受血前检测(OR=1.20,95%CI:1.12~1.28)发现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的比例高,孕产期检测晚发现的比例低(OR=0.70,95%CI:0.60~0.81);与VCT相比,术前/受血(制品)前检测(OR=0.63,95%CI:0.57~0.70)、其他就诊者检测(OR=0.64,95%CI:0.59~0.69)发现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比例更低。结论 VCT在早期发现病例、男男同性性行为筛查及抗病毒治疗促进方面有优势;PITC的推广有助于扩大普通人群的检测比例;可针对不同人群制定HIV感染者发现策略,促进早检测、早发现和早治疗。

    2025年03期 v.26 28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2013—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小于胎龄儿发生趋势及预测分析

    李佳鑫;赵银珠;殷延敏;邹晓璇;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变化趋势,并对2024—2025年小于胎龄儿发生率进行预测,为制定小于胎龄儿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描述海淀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年度变化趋势。根据2013—2022年海淀区小于胎龄儿月发生率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模型,利用2023年小于胎龄儿月发生率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预测精度较高的模型对2024—2025年小于胎龄儿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2013—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51%。ARIMA(0, 1, 1)(2, 0, 0)_(12)为最佳ARIMA模型,预测评价指标中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s, RMSE)=0.81,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error,MAE)=0.6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5.33%; Holt-Winters乘法模型的RMSE=1.20, MAE=1.09, MAPE=8.83%。ARIMA模型预测显示,2024—2025年海淀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峰主要在每年7—8月。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不断上升,ARIMA模型相较于Holt-Winters模型更适合小于胎龄儿发生率的预测,未来相关机构应充分考虑小于胎龄儿出生的季节性,合理协调医疗资源。

    2025年03期 v.26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2015—2023年中国参与发表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现状

    李娜;宋心怡;陈龙;刘佐坤;尹慧;王敏敏;任明辉;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2015—2023年中国机构参与发表可持续发展目标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3,SDG 3)相关研究现状,为实现SDG 3各项目标提供参考。方法 在Scopu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15—2023年中国机构参与发表的SDG 3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发文机构等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VOSviewer 1.6. 19软件绘制作者、国家/地区的合作图谱以了解其合作情况,绘制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结果 共纳入346篇文献,涉及183本期刊,美国是与中国合作发文最多的国家(135篇),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均为中国机构以协作组成员参与的全球疾病负担类研究。2015—2023年中国参与发表的SDG 3相关研究集中在慢性病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妇幼和儿童健康、全民健康覆盖三大主题。结论 2015—2023年SDG 3相关研究逐渐得到中国研究人员重视,未来中国机构可多主导国际合作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在SDG 3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学术界、资助者等也需增加对艾滋病和结核病消除(SDG 3.3)、环境健康(SDG 3.9)、药物滥用和有害使用酒精(SDG 3.5)等目标的关注。

    2025年03期 v.26 30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2003—2023年国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井立鹏;刘晓明;杨茜文;曾雪姣;贺盼盼;张祉薇;胡晓斌;

    目的 分析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1月1日—2023年6月28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维普网中关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领域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期刊、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文献4 868篇,2020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领域研究增多,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呈局部分布。2003—2023年研究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传染病、网络舆情、公共卫生。根据研究热点演化趋势及其他因素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期(2003—2008年)、平稳期(2009—2019年)和暴发期(2020—2023年)。重大传染病发生后出现新热点研究领域,包括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护士、信息疫情、高校以及隐私权等。结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然是研究热点,但受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较大,作者和机构的合作交流程度低,对特殊人群的研究以及研究向社会化、法制化以及信息化发展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2025年03期 v.26 308-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2016—2023年南昌市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涂正波;周坤;胡茂红;

    目的分析2016—2023年南昌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南昌市2016—2023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病原学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ILI 393 032例,采集ILI样本18 989份,其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 636份,ILI阳性率为13.88%。检出的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H3N2亚型943份(35.77%)、乙型Victoria系817份(30.99%)、甲型H1N1亚型676份(25.64%)、乙型Yamagata系197份(7.47%)。2016—2017、2019、2021—2023年度ILI出现双流行期,主要分布在冬春季和夏季,2018和2020年度只有冬季流行期。2020—2023年度各月ILI阳性率的波动幅度(CV=140.66%)大于2016—2019年度(CV=92.68%)。2020—2021年度只检出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189份和221份),其他年度均出现多种型别流感病毒流行。各年龄组ILI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36,P<0.05)。结论 南昌市流感高发人群主要为青少年,每年常有多种流感病毒亚型流行,流感活动呈现冬春季单流行期、冬春季和夏季双流行期的交替,2020年后流感季节性特征和病毒交替出现变化。

    2025年03期 v.26 315-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2021—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高迈;张婷;陈杰超;李燕;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常见病现况,为制定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2023年随机整群抽取聊城市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查体数据,采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诊断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标准,对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常见病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1—2023年共调查61 342人次儿童健康查体数据。3~<7岁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检出率分别为2.19%、2.36%、2.46%和2.12%,低体质量检出率分别为1.04%、1.12%、1.28%和1.16%,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01%、1.18%、1.01%和1.17%,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0.16%、18.71%、17.68%和17.0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26%、8.12%、11.00%和14.35%。不同年度和年龄儿童超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2、17.048,P<0.01)。2021年913例超重/肥胖儿童3年随访后改善率为24.42%,性别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471例非超重/肥胖儿童新发超重/肥胖率为13.03%,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2,P=0.300),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8,P<0.01)。结论 2021—2023年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质量及消瘦的检出率总体变化不大,超重/肥胖检出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2021年超重/肥胖的改善率及2021年非超重/肥胖儿童的新发超重/肥胖率仍提示需要加强儿童超重/肥胖防治。

    2025年03期 v.26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天津市水痘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骆晓艳;张国平;郭百慧;李永成;高志刚;

    目的 评价天津市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率,为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3年VarV AEFI个案,通过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VarV接种剂次数,描述性分析VarV AEFI分布特征和报告发生率。结果 2010—2023年天津市VarV AEFI 1484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55.49/10万剂,纳入免疫规划前期、实施初期、实施持续期报告发生率为42.84/10万剂、153.91/10万剂、27.93/10万剂。各期报告病例均以一般反应为主(35.47/10万剂、140.03/10万剂、24.16/10万剂),主要症状是发热(38.66/10万剂)、一过性皮疹(4.11/10万剂)和局部红肿(3.85/10万剂);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反应(4.60/10万剂),其中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率最高(3.22/10万剂)。2010—2023年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41/10万剂,各期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489)。各期病例数最多的均为1~<2岁年龄组(293例、625例、162例),实施持续期4~<5岁组构成较之前明显增加;VarV AEFI无明显季节性;各期第1剂次报告发生率高于第2剂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0、176.469、13.829,P<0.05)。结论 天津市VarV 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免疫规划实施持续期VarV AEFI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安全性良好。

    2025年03期 v.26 324-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与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魏佳特;司明舒;王月强;梁栋;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自评健康现状,探讨两者关系及影响自评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促进老年健康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23年2—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视觉模拟标尺(European Quality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EQ-VAS)得分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对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3个市≥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81名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参与调查,EQ-VAS评分为(70.27±17.48)分,SSRS评分为(30.53±6.8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社会支持评分(β=0.176)、充满信心的养老生活期望(β=6.192)、有农村幸福院但没有服务(β=2.039)、有农村幸福院且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β=2.137)、偶尔感到孤独寂寞(β=8.704)、没有焦虑抑郁感(β=15.033)、偶尔有焦虑抑郁感(β=10.947)是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正向因素(P<0.05);年龄为70~<80岁(β=-2.322)、≥80岁(β=-4.251)、低收入(β=-8.128)是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负向因素(P<0.05)。结论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应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强化对农村低收入与高龄老年人的关怀,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乡村活动方式,以老龄人口健康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03期 v.26 329-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2014—2021年重庆市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杨应丽;周洁;张梦然;王世松;涂枫;宋云波;段维霞;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重庆市中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预防中毒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系统”收集2014—2021年重庆市报告的急性中毒病例信息,通过重庆市统计年鉴获得人口信息。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毒发生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病例基本情况和中毒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1年重庆市共报告急性中毒5 881例,其中农药中毒1 933例(32.87%)、食物中毒1 671例(28.41%)、药物中毒968例(16.46%),居前三位。中毒病例以45~<65岁居多,为1 891例(32.15%),女性最多3 078例(52.34%),初中以下患者最多3 498例(59.48%)。高发季节为秋季1 852例(31.49%),病例主集中在在渝东北片区,为2 460例(41.83%)。2014—2021年药物中毒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PC=23.36%, 95%CI:2.16%~49.79%);农药中毒在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82.86%,95%CI:20.31%~353.83%);化学品中毒发生率2014—2016年呈上升趋势(APC=100.88%,95%CI:5.02%~344.09%), 2016—2021年呈下降趋势(APC=-28.19%, 95%CI:-63.33%~14.44%);2014—2019年食物中毒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PC=38.05%,95%CI:1.85%~183.50%)、2019—2021年呈下降趋势(APC=-93.08%,95%CI:-98.37%~70.10%)。5 484例(93.25%)急性中毒患者离院时已好转或痊愈,但农药中毒、化学品中毒和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分别为2.33%、1.26%和1.14%。结论 重庆市急性中毒发生率较高,应加强预防急性中毒的宣传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急性中毒与重点人群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急性中毒发生率。

    2025年03期 v.26 33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2019—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流行特征分析

    张冲;邹林;佟玲;刘肖;杨丽丽;高翔;王芳;张猛;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常见8种病毒病原构成及其动态变化,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9—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某哨点医院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SARI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同时收集相关的临床和流行病学信息。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样本进行常见8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及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426例SARI中,194份(13.60%)呼吸道样本至少检测出1种病毒,以单一病毒检出为主(184份,94.85%),检出前3位的病毒依次为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73份,5.12%)、呼吸道合胞病毒(41份,2.88%)和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34份,2.38%);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85,P<0.05),0~<5岁年龄组检出率较高(22.09%,19/86);季节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0,P<0.05),以冬季检出率较高(18.87%,80/424),呼吸道合胞病毒(6.82%)、HPIV (3.86%)和人偏肺病毒(1.14%)主要在5~<18岁的人群中检出率较高,Flu在≥60岁年龄中检出率较高(6.67%);Flu、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高峰为11月—次年4月;鼻病毒为8—9月;HPIV全年散发流行。结论 2019—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SARI中病毒病原主要以Flu、呼吸道合胞病毒和HPIV为主,各病毒的流行时间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建议持续加强对SARI病例中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及构成变异的监测。

    2025年03期 v.26 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老年运动与认知功能关联病例对照研究

    蔡欢乐;冯梦;王奕婧;孙诺敏;余灿清;马起山;刘刚;李晓恒;顾菁;郝元涛;

    目的 了解深圳市≥65岁老年人运动对认知功能初筛障碍的影响,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提供最佳运动方式建议。方法 基于深圳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采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1∶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022年老年人管理项目中认知功能障碍初筛阳性的12 730名老年人作为病例组,采用最邻近匹配法匹配12 730名认知功能障碍初筛阴性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由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运动情况进行问卷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结果 深圳市≥65岁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障碍的人群中,每天运动的比例为65.89%,从不运动的比例为23.00%;而对照组每天运动的比例71.85%,从不运动的比例16.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从不运动的人,偶尔运动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OR值为0.84 (95%CI:0.74~0.95),每周运动≥1次者OR值为0.61 (95%CI:0.55~0.69),每天运动者OR值为0.66 (95%CI:0.62~0.70)。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结果显示,每次运动时长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效应均呈现为“U”型曲线,每次运动时长约50 min对认知功能的保护效应最大。坚持运动年数呈现为“L”型曲线,即相较于从不运动,坚持长期运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保护效应稳定。结论 运动对≥65岁老年人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建议采取每周运动≥1次,每次运动约50 min,并长期坚持运动,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最佳。

    2025年03期 v.26 347-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2019—2023年温州市女性HPV基因分型分析

    吴晓雪;朱瑶楠;童郁;许前程;郑建琼;张维策;虞瑞珺;朱虹;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温州市就诊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及变化趋势、感染亚型及年龄分布情况,为宫颈癌防治和HPV疫苗接种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对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的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HPV感染率、基因型及年龄分布差异。结果 2019—2023年温州市123 919例女性宫颈样本,共检出HPV阳性患者25 185例,HPV平均阳性率为20.32%,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590,P<0.01)。HPV高危型亚型感染率(15.88%)高于低危型亚型(4.4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7,P<0.001)。感染率最高的高危型HPV亚型是52型,为4.89%(6 065例),低危型HPV亚型是81型1.80%(2 235例)。单一感染率(14.13%)高于多重感染(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0,P<0.001)。不同年龄组女性HPV感染呈“U”型双峰分布,15~<20岁组和≥60岁组女性感染率分别为42.42%(540/1 273)和31.89%(1 567/4 914),形成两个感染高峰。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800,P<0.001)。结论 2019—2023年温州市女性HP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为主,单一感染最为常见,HPV感染呈低龄化趋势。应加强青少年HPV监测,并在适龄女性中推广HPV疫苗接种,从而有效防治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2025年03期 v.26 35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2016—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35~64岁女性乳腺癌筛查现状分析

    岳璐;吕艳丽;赵雪莲;徐燕军;穆为民;赵方辉;李毅;张勇;

    目的 分析2016—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乳腺癌筛查的服务质量关键指标,评估顺义区乳腺癌筛查效果及现存障碍,为乳腺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23年顺义区乳腺癌筛查项目数据,分析适龄妇女筛查覆盖率、遵从率、检出率、早诊率等相关指标以及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6—2023年顺义区乳腺癌累计筛查覆盖率由42.44%上升至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8.39, P<0.01),2016—2021年覆盖率由42.44%下降至3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74,P<0.01)。乳腺X线和活检遵从率分别为54.03%和35.77%。乳腺癌检出率由0.83‰上升至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P<0.01),早诊率均>75%,但首轮乳腺癌检出率及浸润癌比例均低于后续筛查轮次。超声阴性检出乳腺癌占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0,P<0.01),但超声0,3,4,5类阳性预测值保持在较低水平。乳腺X线阴性检出乳腺癌占比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06)。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乳腺癌筛查覆盖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超声初筛漏检比例逐年降低,乳腺癌检出率逐年提高。有待加强随访,且超声假阳性及乳腺X线漏诊比例较高,提示未来应加强乳腺癌初筛机构的能力建设,探索应用新兴筛查技术以提升筛查的精准度。

    2025年03期 v.26 358-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2020—2024年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青格尔;田德桥;

    目的对2020—2024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xpanded, SCIE)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中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新发传染病研究及相关科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CIE数据库和CSCD分析新冠病毒相关文献的年度、国家、机构、期刊、关键词等分布情况。结果SCIE数据库中新冠病毒文献数量经历了快速增长,趋于平稳和逐步下降的过程,以2021年文献数量最多(58 416篇),CSCD文献数量以2020年最多(3 838篇),后逐渐下降;SCIE数据库中国新冠病毒文献数量(24 315篇)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38 832篇),华中科技大学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1 082篇),但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文献数量与国外部分机构还存在差距。发表新冠病毒相关文献期刊分布广泛,Nature、 Science等部分期刊的相关文献数量均>100篇。结论我国新冠病毒相关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发传染病应对科技支撑能力的显著提升,但还需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水平以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流行。

    2025年03期 v.26 365-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职业人群不同健康行为对肥胖患病风险的替代作用研究

    刘熠华;杨晓晨;张晓悦;刘芳静;常春;

    目的 分析我国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和北京市4个地区职业人群的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健康行为之间相互替代对肥胖发生风险的影响,为肥胖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1年“亚洲最佳职场(Asia Best Workplace)”研究数据,于2021年6—9月对我国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和北京市4个地区的73个用人单位的职业人群进行线上电子问卷调查,使用体质量指数评估研究对象的肥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的影响因素,采用等时替代模型分析不同健康行为对肥胖的替代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 656名员工,其中肥胖600例(5.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长的久坐时长(OR=1.02,95%CI:1.01~1.03)是员工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8 h/d相比,更久的睡眠时长(OR=0.90,95%CI:0.86~0.95)是员工发生肥胖的保护因素。等时替代模型结果显示,用30 min/d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时间替代久坐时间(OR=0.89,95%CI:0.82~0.98)和高强度体育锻炼时间(OR=0.83,95%CI:0.73~0.95)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结论 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久坐行为是职业人群预防和干预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除关注行为改善对肥胖的直接影响外,还应考虑健康行为之间相互替代与肥胖之间的潜在相关性。

    2025年03期 v.26 373-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综述

  •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快速免疫研究进展

    唐晓荣;饶小玲;刘光远;郭世成;

    目前中国成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较高,虽然成人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常规免疫程序接种可获得较高的免疫应答,但其接种针次多、间隔时间长,时间跨度达半年以上,导致接种率低,接种依从性差。成人HepB快速免疫程序研究有利于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和接种依从性,为成人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成人HepB快速免疫程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完善我国成人HepB快速免疫程序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6 37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